【港人字講】洛夫的影像紀錄:《無岸之河》上──從《靈河》、《石室之死亡》到《西貢詩抄》

文/鄭政恆


電影由洛夫的名作《石室之死亡》開頭十首的詩句選段出發,關注生命、死亡、友誼、時代、戰爭、詩歌和文學。

洛夫的影像紀錄:《無岸之河》

洛夫的影像紀錄:《無岸之河》

 

【港人字講】洛夫的影像紀錄:《無岸之河》上──從《靈河》、《石室之死亡》到《西貢詩抄》

 

台灣重量級詩人洛夫,在2018年3月19日去世,若然要了解洛夫的生平與詩藝,看一看紀錄片《無岸之河》,就一清二楚了。

《無岸之河》是文學大師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II」的其中一集,導演是王婉柔。電影由洛夫的名作《石室之死亡》開頭十首的詩句選段出發,關注生命、死亡、友誼、時代、戰爭、詩歌和文學。紀錄片也引用洛夫的日記和書信,以探入洛夫的心路歷程。

《無岸之河》書影

《無岸之河》書影

電影由洛夫的軍旅生涯開始,帶入國共戰爭的痛苦回憶,然後轉到1954年《創世紀》詩刊創刊,創辦者洛夫、瘂弦、張默都是海軍青年軍官。洛夫早期詩作充滿現實生活的質感,收於《靈河》的〈生活〉一詩如今再看,還是頗耐細味:

 

嚼著五毛錢的魷魚乾

這條路我走得好吃力

 

黃昏,落葉掛來冬天的電話

說太陽要打瞌睡

在淡淡的霧所統治的十一月

連唆使女人偷吃果子的蛇也要睡了

 

摸摸口袋,今年該添一襲新的藍布衫了

我不能讓熱情再一次押入當鋪

 

昨天,雲很低

朋友向我索酒

他說醉後的天會變得很高,很藍

然而,唉!抽屜裡只有賣不掉的詩

 

我無言關起窗子

任北風訕笑而過……

 

《石室之死亡》評論集書影

《石室之死亡》評論集書影

由於金門八二三砲戰,五十年代末的國共衝突,再度升溫,洛夫的詩風轉向晦澀的超現實主義,紀錄片《無岸之河》點出了較少人注意的〈我的獸〉,此長詩收於《外外集》,而〈我的獸〉可說是洛夫代表作之一《石室之死亡》的熱身之作。同時,紀錄片導演也將洛夫帶回金門武揚坑道,回憶撰寫《石室之死亡》時的身心狀態。

《石室之死亡》不好懂,這一點是紀錄片無法解決的,還看侯吉諒主編的《洛夫〈石室之死亡〉及相關重要評論》(1988)一書,尤其是李英豪的長文〈論洛夫「石室之死亡」〉,此文原刊香港《好望角》1963年9月1日第十一期。

紀錄片《無岸之河》當然不會有詳詳細細的詩作文本分析,但導演也帶入超現實主義與非理性書寫的討論,由林亨泰談阿波里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開始,也擴展至楊熾昌的「風車詩社」(由於另一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而再受注目)和紀弦的「現代派」。這些當然是相關文學歷史資料補充。

紀錄片《無岸之河》略提《石室之死亡》時期,洛夫的婚姻和家庭,以及顏元叔、李英豪的討論和回響,之後就下接1965年,洛夫被派赴越南,奉命擔任駐越軍事顧問團英文秘書,洛夫在越南西貢期間,創作了《西貢詩抄》,這些捕捉越戰冷酷異境的詩作有〈西貢夜市〉、〈自焚〉、〈手術台上的男子〉等等。而紀錄片不單拍攝洛夫子女對父親在越南時的家庭回憶,也展示了尹玲(生於越南的台灣詩人)和瘂弦,對《西貢詩抄》的正反批評的想法,到底《西貢詩抄》是外來者浮光掠影,或是詩人對戰爭的深刻揭示呢?且看簡單描述越戰處境的〈西貢夜市〉,其實也暗示了戰爭處境下,脫俗的和尚也開會,不得不介入混亂而且混雜的世俗:

 

一個黑人

兩個安南妹

三個高麗棒子

四個從百里居打完仗回來逛窯子的士兵

 

嚼口香糖的漢子

把手風琴拉成

一條那麼長的無人巷子

烤牛肉的味道從元子坊飄到陳國篡街穿過鐵絲網一直香到化導院

和尚在開會

鄭政恆發現最少人寫散文評論.JPG

作者簡介:鄭政恆,影評人、書評人。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詩集《記憶前書》及《記憶後書》,合著有《走著瞧──香港新銳作者六人合集》,主編有《沉默的回聲》、《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2011香港電影回顧》、《讀書有時》三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及《香港粵語頂硬上》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