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荷華

失業詩人的手藝 —— 周漢輝訪愛荷華詩評

愛,還原為一種強烈的吸引力,而生命是與無機物截然不同,存在於人和動植物的狀態,乃至把世界定義為地球。這些定義好像重新提醒自己,愛、生命、世界所指,也許字典的解釋只是起點,讓我們以自身經歷在其上演化、探索及演繹更多。

愛荷華校園一景

愛荷華校園一景

文/周漢輝

 

在愛荷華市的酒店安頓了一星期,才適應時差與鄉愁。

首先瞭解酒店旁的愛荷華河岸,還有大學的主圖書館。後來通常留連的也是這兩處地方。

圖書館入口借書處附近有幾個展覽新書的書架,讓我在遊手好閒時碰運氣。

《Unemployed poems》

《Unemployed poems》

那天我看上一本以紙皮作封面封底,深具粗獷美感的輕盈詩集。「Get a job. Those things you write are just unemployed poems.」扉頁上一句諷刺得又痛又癢的說話,彷彿預先繞過了愛荷華的夢幻時光,教我想到回香港後須重新求職的現實。一股勁兒讀完智利詩人Raul Hernandez這本僅有五十頁的《Unemployed poems》,像撈獲了殊多像我一樣遊手好閒的生活片段。大概如詩集名字所強調,出於失業者賦閒的角度,冷觀智利低下層社會,當中不無黑色幽默:

You kill the afternoon in the town square
looking at countless ants
lined up one after the other.

Later on
you get in line
to buy bread.

一蟻跟一蟻的隊伍剪接至排隊買麵包的人龍,面對生存所需,兩者卻何其相似。全書收錄的都是寥寥幾句的短詩,截取好些饒富意思的畫面:

At bus stop 12 of Santa Rosa Ave.
there is a dead dog on the street.

His eyes reflect
a sign for a Copec.

(Copec是智利加油站的標記)

而最短的一首只有兩句:

Full bus

everyone to the factory.

簡約的極點,卻仍有力令人感受集體意識下的壓抑和無可奈何。

書影02.jpg

清脆利落的短句,保持留下想像的距離,如此手藝總會教我想起中國的古詩,或日本的俳句。對了,終於在書中找到關於俳句的詩,足以教我自以為是片刻:

You write a haiku
on a sheet from a notebook.

You tear it out
and fold it and fold it.

Out the window
the haiku heads
for the stars

made into a little airplane.

由日本傳至南美智利的詩體,在當地一位詩人心中紮根,而我從香港遠赴愛荷華才有緣閱讀他的詩集。想來甚覺玄妙,儼然詩集中的第一首詩,讀來帶點禪意:

While you close the door to your house
an idea
comes to mind
an idea
for writing a new and original
text

but you don’t write it down

so you forget about it.

作家們在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外

作家們在愛荷華大學圖書館外

 為了參與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成為了unemployed man。與各國作家交流自然充當在愛荷華期間的正業。寫作計劃之初,每位參與作家都作自我介紹,記得以色列作家Tehila Hakimi是最早對我的介紹語有所回應,尤有感於我說偏好書寫勞工階層的日常生活。不久後,我向大家送上自己詩作的英譯小冊,她也是最先提出想把我的一首詩〈與馬月明其二〉譯成希伯來文(作為基督徒,相當感恩)。於是我請她選幾首詩,讓我嘗試代為投稿香港的詩刊。Tehila本身是工程師,但其詩及小說所關注的並不囿於專業人士。她的第一本詩集《We’ll work tomorrow》,書如其名,以工作環境為主題。

不過在她交給我的詩中,我最喜歡的倒是從語言切入生命的這一首〈Dictionary〉:

I opened Love,
It was written
Black on
My life:
"A strong feeling of affection

to a person
or a precious and important
object".
I looked up Life,
It was defined:
"The existential state of humans,
animals
and plants,
differentiating them from
the un-organic."
I thought about
World,
It was defined:
"Planet Earth"
I flipped to P
and stopped on
Pain

作者常留連的圖書館書架前

作者常留連的圖書館書架前

名副其實翻查字典,找尋字意,選中的都是基本而富深意的字。愛,還原為一種強烈的吸引力,而生命是與無機物截然不同,存在於人和動植物的狀態,乃至把世界定義為地球。這些定義好像重新提醒自己,愛、生命、世界所指,也許字典的解釋只是起點,讓我們以自身經歷在其上演化、探索及演繹更多。然而當詩作結,順著字母P看下去,刻意停在痛苦之上。詩人的意圖驀然明顯起來,也有力收束起全詩之前若有所指的去向。愛、生命及世界彷彿在詩人的眼中均與痛苦沾上了邊,甚至反過來說,痛苦解釋著萬物。

作者與聶華苓老師合照

作者與聶華苓老師合照

作者簡介:周漢輝,曾用筆名波希米亞。畢業於香港公開大學,信耶穌。寫詩與散文,有幸獲得2014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及香港及台灣二地多項文學獎詩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