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與隔離——跨越時空的經典

口述:鄭政恆
筆錄:張麗儀

 

第一本要介紹是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紅字》(The Scarlet Letter: A Romance)。霍桑是十九世紀美國作家,也是新英格蘭的作家,他在一八五O年十九世紀中葉共寫了四部「浪漫史」(Romance),而這四部都是他非常重要的長篇小說,而《紅字》便是其中一部。霍桑的家族祖輩顯赫,但到了他一代已開始中衰,不過他仍夢想成為作家,潛心寫作多年,希望在小說方面得到成功,果不期然,他在小說方面非常出色,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往往帶給讀者很多的驚奇及反思。霍桑不論在長篇或短篇小說中都會觸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隔、分開,而《紅字》是他最為出名及廣為流傳的一部小說。

56c1620a-1b18-474e-bfea-3faef012ca69.jpg

 

《紅字》篇幅非常特別,全書二十多章,是一部中長篇的小說,並不算厚,但霍桑卻加了一個頗長的序言〈海關〉在前。如果我們急不及待要閱讀小說,可先跳過序言,雖然在序中提到的一些背景可能對了解小說會有一些幫助,但如果想盡快進入這部小說中曲折離奇的世界,可以由第一章開始閱讀。這部小說最出色也是最令人喜歡的地方就是當中「疏離/分隔」的主題,書中有四角色,而全書中描寫得最出色的就是主角 Hester Prynne,她是整部小說中心的角色,由於霍桑描寫這角色非常出色,這角色也成為了吸引讀者的地方。Hester 因為通姦的緣故被當時仍在清教徒為主流的社會上被認定犯下了不道德的罪,而需要在身上帶上一個紅色「A」字的配飾,這也是書名《紅字》的由來。小說一開始就是描寫 Hester被審訊,以及記錄她生下了—個名叫 Pearl 的女孩,Pearl在故事中與主角 Hester相依為命。

而在這部小說中其他的男角色也描寫得相當不俗,特別是其中兩個男角色針鋒相對的場面猶其精精彩,一個是牧師 Arthur Dimmesdale 他是Hester的通奸者之一,與Hester有着一段不可告人的關係與秘密,但在小說中他是一個非常受歡迎而且被受專重的牧師,因此他有很深的罪疚感及自責感,這亦是與當時清教背景及早期新英格蘭的基督徒有關。最後一個角色就是Hester的丈夫Roger Chillingworth,他是通姦事情發生後事隔多年才來到這個地方。他在Hester 受審的時候突然出現。而這部小說之所以出色的其中一點就是他作為一個奸角,被塑造成一個魔鬼般存在的角色。

 

9ac97d14-150d-436b-ab36-15c1a3cdcf6c.jpg

整部小說在十七世紀以清教徒為主的波士頓新英格蘭背景下發生,故事圍繞這四位主角,牧師與丈夫之間的角力,Hester與社會之間的角力,而這些角力也會帶來Hester與社會的疏離,而牧師Dimmesdale因為身體的緣故與Hester的丈夫Chillingworth同住在一起,Chillingworth身為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在這個城市裏照顧着被受大眾喜愛的牧師,雖然他們一室而居,但卻有很大的分歧,特別是Chillingworth非常希望得知太太通姦的真相,而牧師又不能把真相公諸於世,縱使二人身處一屋,內心卻相距極遠。

 

最後一個角色 Pearl ,她擁有一個帶着被視為羞辱紅字的母親,在這個環境中長大的女兒,其實代表了她與社會的疏離。因母親的緣故,她從小便沒有人和她玩耍,不會親近她,反而令她的成長更為自然,這亦代表了一種希望,一種不受規條限制的自然人,這四個角色在小說中描寫得非常好,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與社會的衝突、他們之間的衝突、他們內心的秘密、羞愧與社會地位的轉變等,都是這部小說出色的地方。這部小說由1850年出社至今,經歷了百多年的洗禮,當一再細讀的時候,這本書在世界名著中是有着一個穩固的位置,是一部經典小說,也非常適合現時我們閱讀的小說。

 

另一本要介紹的書是《再寫經典——邱剛健晚年劇本集》由趙向陽、羅卡策劃,喬奕思編輯的一部劇本集。這是市面上比較少的電影劇本集,一般都是以劇場劇本集為主,而電影劇本集相對較少。這部劇本集非常值得出版,這是一個出色的香港編劇所撰寫的四部劇本合集。對關注香港電影的讀者來說,邱剛健是非常熟悉的人物,他在香港影圈打滾多年,由六十年代尾開始於邵氏任職,在七十年代已撰寫多個出色劇本。他在六、七十年代為張徹、楚原等撰寫一些極具個人特色的劇本,如《愛奴》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多變,很多讀者認識他都是因着八十年代的一些作品,早期他為香港新浪潮撰寫了很多劇本,包括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譚家明執導的《烈火青春》等,而最廣為人熟悉的就是八十年代中後期,為關錦鵬導演撰寫的《胭脂扣》、《人在紐約》、《阮玲玉》等出眾的劇本。此後,邱剛健就好像在大眾面前消失了,沒有產出太多重要的影視作品,經歷一段相沉默的時期後,於二OOO年後便把工作重心遷移至北京,主要為一些華語電影、電視撰寫劇本,這部劇本集就是收錄了他在二OOO年後(晚年)的劇本,包括:《寶劍太子》、《復活》、《罪人》、《胭脂雙扣》,可惜這四部劇作也沒有完整地搬上銀幕。

 

e1415bbb-3476-4802-8a42-31290106db10.jpg

在這四部劇作中,我比較欣賞的是《寶劍太子》和《復活》,兩者都是改編文學經典名著,《寶劍太子》就是改編自《哈姆雷特》也就是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作為一個悲劇,他把一個發生在丹麥的故事轉移於中國古代世界發生,當中有很多古典文化上的轉化,如果喜歡《哈姆雷特》或《王子復仇記》的讀者在欣賞這部劇作時感受會非常強烈,會感覺到編劇聰明之處,雖然他依從了莎士比亞的故事中的理念、結構、人物,但他把中國經典、文化意象等轉化,而於華語電影世界上呈現,是極具趣味的地方,所以《寶劍太子》是一部很好的劇本。

 

最後,這部劇本經過多番修改,輾轉落到馮小剛導演手上,拍成電影《夜宴》由章子怡及葛優主演。我們可透過這部劇本集可看到邱剛健原來的想法,再與原著《哈姆雷特》,以至經大量修改後拍成的電影《夜宴》三者之間對讀,而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是其眾多劇本中改編得最多的作品,有大量的影視改編作品,因此在進行文本比較分析時,這部劇本集更不可錯過,可以進行很多的研究和討論,而它亦是近期本人非常感興趣閱讀的書,藉此推介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