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身段】尋找多種賞詩的角度詩生活節 PoetiCity 2019

詩其實又盛載更豐富的意義,尤其是在文化藝術眾聲喧嘩的年代,詩尚有其他未被發現的可能性。

5221678e-9f13-4d22-abdc-fc180f8ca476.jpeg

文/小編

如果你問一個普通的香港人,什麼是詩,他們可能會給你一個統一的答案,詩是一種艱深難明的文學。而作為一位愛好文學的青年,小編覺得除了「艱深難明」和「文學」,詩其實又盛載更豐富的意義,尤其是在文化藝術眾聲喧嘩的年代,詩尚有其他未被發現的可能性。

4f6a9a42-cf3d-4943-a7e7-030e3f5f6dc8.jpeg

 

終於,小編帶著各種關於詩的可能性的疑問,在2019年10月4日,參加了由「太初工作室」與「一時」主辦,聯合不同協作單位合作的「詩生活節PoetiCity 」開幕禮———無錯,這一天正是香港政府宣布以緊急法的方式,訂立蒙面法前的一個晚上。在外在時局急速變化下,為這次開幕禮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然而,主辦方依舊盡量完成活動的流程,並且吸引不少喜愛文藝的朋友。「詩生活節PoetiCity 」自2016年起已經舉辦,聯結城中創意人才與文化機構,希望以創意 (Creativity) 、社區 (Community) 、跨界共生 (Coexitense) 三個方向呈現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蘊。今年的主題是「撕開」,著重拆解後的開創,這個意念套用在詩的創作和閱讀上,無形中連結了讀者和作者的共同關注。

Adjustments.jpeg

 

活動場地有四個展覽區域,分别是「Represent 重現」,展示24位來自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HKDI) 視覺傳意高級文憑課程的同學與老師,將24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詩人的詩句化成24本小書。其次是「Reborn重生」,由攝計師重新製作19位本地詩人的詩集封面,19本詩集作為一系列一起推出市面。接著是「Reshape 重塑」,由設計師將幾位本地詩人的詩,化為天花板上的裝置,從另一個角度讀詩。最後是「Response 重疊」,設計師以互動裝置的形式與詩人周耀輝的〈放生蜥蜴〉展開對話,與觀眾一同走進詩的世界。這些展覽均衝擊我們對詩的看法,擴闊了詩的理解場域。

aeecc384-46a3-4f40-b1a4-8d88407f562e.jpeg

 

在開幕禮上,主持人方太初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作一次誇界創作人對話,分別有設計師、建築師、攝影師和作家等,其中有些對話內容對小編很有啟發。例如一位設計師重新設計某本詩集的封面時,由於改動了原本封面上的字句的位置,因而與詩集作者引起一些爭論。另外亦有作家表示,當自己的作品交予另一界別的創作人進行「再創造」時,自己從不干預。從這些爭論中可見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對創作有不同的考量和堅持,令人聯想到藝術本質的問題,十分有意思。

475bc095-df32-4a02-8e16-f1e79b38911f.jpeg

 

10月31日將會是詩生活節 PoetiCity 2019的最後一日活動,主辦方將在晚上七時半至九時在維園舉辦「文字手巾體驗+音樂 +讀詩」,維園的晚上過詩生活,相信自六月以來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