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面對窮途末路,抑或白色恐怖?

public.jpeg

文/小編

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1)每年書展前總要發聲,今年7月13日舉辦的業界研討會,副主席彭志銘力數香港貿發局搞的書展力數年年唱好唱旺,又年年加費,租金及入場費上升,貿發局收入可觀,但參展商同業卻只覺賣書生意沒有實質增長。眾所周知,書展近年已淪為散貨場,家長買書包、文具、補充作業的聖地。發行壟斷,獨立書商營運艱難。研討會集出版界不同參與行業的發言人,卻齊齊申訴,香港出版自由如在何不知不覺中收窄。

public.jpeg

出版作家潘國靈曾在大陸出版,作品每提及「香港」一詞,必冠以「中國香港」,難道提及紐約又要叫美國紐約嗎?結果出版社沒有跟隨作者意思,也曾聽過作家作品被篡改,出版時發現被改了原文。香港作家只有忍受一途。有些作家像李歐梵則不太跟貼編輯校對,也不著緊書面世時是否保留原貌。本地作家如要在香港出版著作,因香港沒有出版代理人這種資本主義下的制度,只有自資或聯絡出版商,或申請藝發局資助等途徑。

public.jpeg

榆林書店老闆徐美玲打趣說,有些讀者上她的書店,特意找大陸版書,就是想比對一下原著,大陸經審查篡改後的版本。榆林是家庭式經營的二手書店,堅持定期上大陸搜羅值得引介的書,誠品未進入香港前,不少香港知識分子靠榆林入台灣書, 或尋找絶版書和心頭至愛。

書出版也需要發行,發行一環在香港被壟斷成為獨立出版最頭痛的事。里人發行商陳國華表示,八十年代三中商不入台灣書,香港不少發行商發行台版書,可是大集團壟,直接向源頭取貨,獨立發行商收縮,造成,下游書店困境。台灣近年獨立小規模的出版社有一千三百多家,十分蓬勃,不似香港缺乏平台。香港獨立發行商勞務及運輸成本高,集團書店改用中央採購方法,發行無法個別分店推銷,只靠書店活動促銷。最近更有物流存倉改在南沙補稅區交貨,令一眾獨立出版商手足無措,不但運費高昂,地點是禁區,不知如何自由取回。當天討論,似乎物流一方把安排暫緩,並非撤回。一旦落實,香港出版的發行便更加雪上加霜了。

52 Hz出版聯盟自數年前由文化工房、kubrick、印象文字、格子盒作室、Book B等聯合組織,每年參加台北國際書展,把獨立書店的書帶到台灣,是一種偶然發生的故事,之前台灣也報導過。(2)若沒有這些交流,台灣竟然也曾有人以為香港九七後只出版簡體字書。

public.jpeg

Kubrick經理譚麗雯親身經歷在大陸辦書店的經歷使她甚能體會香港出版自由的好處。Kubrick在大陸北京、杭州、上海、重慶、深圳設結合電影院的書店,每本香港書通過合法送檢成本差不多是書價的23%, 但銷售大陸書也有風險。書店曾出售獨資經營的書,因沒有ISBN編號給官方控告。而職員往往要承擔刑責,故在陸辦書店也有不少風險,香港書外銷大陸難關重重。

public.jpeg

利高印刷老闆關偉良是知名印刷廠商,由以前植字時代到菲林製作,發展到電腦輸出,及至今日擁有按件印製print on request的技術,他經歷過香港印刷業的盛衰。九十年代不少印刷廠因成本上漲而北上設廠。利高仍以香港為大本營。香港印刷保持了出版自由的優勢,有些書籍不得不在香港印刷;例如出版世界地圖,在大陸印,台灣島不可以用不同顏色,於是地圖必須在香港印。一些色情元素的書,有達賴喇嘛相片的書,都會遭禁制。曾經有出版商的書第一版在大陸印刷沒問題,第二版卻遭檢控,因為審查出其中一頁有達賴喇嘛與作者的合照。而印刷品遭在大陸遭檢控的話,印刷廠負責人會受刑責,廠房也會被搜查。他認為印刷是涉及意識形態的行業,在大陸印刷有相當風險,但成本又比香港平均便宜四分一。香港印刷商更講求誠實,不印盜版書。從印刷商的遭遇使小編覺得,值得香港人珍惜和重視的是香港擁有的出版自由。

public.jpeg

(1) 該會2019年成立,以推動文化產業和共創營商生機為宗旨。

(2)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10000837-260301?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