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文獎推波文壇Mirror崛興

香港城市文學獎線上頒獎禮之大合照。

香港城市文學獎線上頒獎禮之大合照。

要藉着舉辦文學獎,讓年輕人看見寫作的價值。在照片、影片、動畫等之外,文字的獨特,意義和重量也是切入生活重要的方式。

/匙耕

Mirror開騷「鏡粉」迫爆九展的現象,有評論人認為現象代表香港人仍然想聽廣東歌,疫情無法外出,追星熱潮回歸本土樂壇。(參〈Mirror的成功對香港樂壇的影響〉)筆者卻認為年青人敢於創新、沒有大台既定框架包袱、大眾厭倦裝模作樣、故作高深的藝術花巧不無關係。

說回最近揭曉的大學文學獎得獎名單,社媒沸沸揚掦的留言,包括得奬者在臉書發表得獎作品及感言,令一眾讀者也有文壇出現十分耀眼和得人喜愛的文壇Mirror的感覺。他們已活躍於文學媒體發表,見於不同文獎界,早已不是陌生名字。例如小說組冠軍區麗娟,師承學界作家陳志堅老師,上屆得優異,今屆修成正果;散文組冠軍吳俊賢同獲小說組優異,看官並不陌生,因為去年奪此獎之新詩組冠軍,青年文學獎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常客,現為《 大頭菜文藝月刊》編輯。該刊編輯盧真瑜也見於得獎名單。新詩組冠軍韓祺疇畢業於嶺南大學,曾獲李聖華詩獎技驚四座。他更是《真論》第一期的詩評作者。諸多文壇新星,不在此贅錄。而最值得討論的,是這年得獎作品多有打破過往文獎體的桎梏。

如此看來,這一代的文學走勢,由文獎所推波,勢在必行。有趣的是,在此之前舉行的城市文學獎頒獎禮,並無實體頒獎,只另具一格的線上舉行,打破傳統頒獎的隆重官樣,反而突顯不同年代的文人的温煕如許。正正在這種艱難的日子裏,文學反而交出最豐盛的自由意志,是為反差。大專界肩負對文學的負擔和熱血不因全線zoom課堂而退減。當中大專界熟悉面孔以外,更有中學生的新力軍。特別的是在頒獎名單上,中學組加上指導老師名字,明顯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暗喻。當中小說組冠軍楊靜得母親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杏楓教授,取材自學者母親看不懂的線上遊戲,更是眼前一亮。

劉偉成以長篇論文認真地詳釋及解讀每首得獎詩作。

劉偉成以長篇論文認真地詳釋及解讀每首得獎詩作。

新詩兩組評判游欣妮和劉偉成,更分別以簡報及論文,認真地詳釋及解讀每首得獎詩作。評審吳美筠博士激勵得獎者,藉評價得獎作品利落而貼地的把港式粵語、粗口、文言短語、現代漢語,甚至法律用語揉合,鼓勵大家發掘屬於這一代的語言。籌委之一陳志堅表示:城市文學獎已有好多年沒有辦,再辦是要藉着舉辦文學獎,讓年輕人看見寫作的價值。在照片、影片、動畫等之外,文字的獨特,意義和重量也是切入生活重要方式。

在不容易的世代投入文學不可只靠賴文獎,如何堅持?這次頒獎禮的發言彷彿釋出答案:「比賽固然有勝負,但寫作沒有限制,怎樣是最好的文章﹖村上春樹說﹕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所以,我們讀得獎作品,但也在讀沒有得過獎的作家的作品。作品如何,讓我們真實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