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和含蓄的可貴——淺談葉英傑的詩兩首

我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侯孝賢用長鏡頭,慢吞吞說故事的方法,對電影的寬容,為甚麼不可以轉入讀詩的經驗裏呢?於是我開始認真他的詩,並且領略平淡和含蓄的詩風的可貴之處。

葉英傑詩集《旁觀生活》

葉英傑詩集《旁觀生活》

文/米米


在香港的詩歌圈子中,葉英傑可謂一個相當奇特的人。他曾經以意象豐富的抒情詩連續多屆在青年文學獎掄元,是甚麼驅使他狠心放下多年的書寫風格,伸腳踩入賦體寫作的範疇呢?據他解釋,是因為被一位前輩邀請加入詩會後深受啟發,所以轉變寫作風格。這種以平白的文字取代纷陳的意象,以「呈現」代替「詮釋」的創作手法寫出來的作品一直引來很多討論,有人說好,有人則稱之為「劣幣」。無論如何,詩被人討論對一個寫作人來說是一件好事,雖然葉英傑和他的詩一樣低調,很少就外界的批評回應。

於是我選了葉先生幾首的近作來讀讀,第一首叫《腫》。整首詩用敘事的風格,一筆到底。在結構上,它採用了那種近乎雙線平衡的敘述,先説自己扭傷後腳部腫脹,再陳述一個拾荒漢不停把廢物搬入家中,内攏膨脹,家的空間受到阻塞,直致他搬入家舍後,情況才得已舒緩。

先説自己的腫傷,再說一個家的故事,兩個無關但相關的事件放在一起,互相對照之下,你就可以讀到那種意蕴和張力。腳的腫脹暗喻房間的腫脹,更深層一點,拾荒漢囤積廢物在家,說明社㑹上的貧窮現象,結合詩的開首,不就表達了貧窮也是一種病的控訴嗎?然而這種表達是那麼含蓄和平和,你不細心閱讀,幾乎察覺不出來,因為他完全沒有狗血式的怒罵和口號式呼叫,這大概就是含蓄的力量吧。

另外,這首詩也呈現了一種關懷。故事的結局裏拾荒漢有了新家,居住環境有了大幅的改善。作者以淡淡的筆法交代,雖然少了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感波瀾,卻多了一份微温的祝福,所以我喜歡這首詩,喜歡它的低姿態,而不在乎它的語言有多平凡。當然如果我更挑釁一點,這首詩可以在腳傷的部份多點著墨,例如以五十五十的比例分配兩件事件的篇幅,那種平衡時空,相互對照的效果更出色了。

攝影師:Lewis Burrows,連結:Pexels

攝影師:Lewis Burrows,連結:Pexels

讀葉英傑的詩讓我發現,如果你先接納了葉先生平淡的詩風,放下那種散文和詩乃對立的偏見,就可以慢慢地在他的作品裏發掘到他的優點,起碼我就是這樣開始讀他的作品的。再挑另一首詩作《台北袖珍博物館》來說說,這首詩鉅細地無遺地描繪了各種袖珍房屋,表面看來僅僅是一次參觀的經驗,實質上遠遠不止這樣簡單,它包含了一般人對家的瑕想和香港人共同面對的房屋問題:

平常鄰家的門打開,只拉上鐵閘

我們離家或回家時

往往在人家不為意的時候

望進門內:我們都有

我們沒有。

看到别人的家,比較自己家裏有和没有的,這種經驗每個人也一定經歷過的,入詩雖然沒有甚麼石破天驚的果,但卻親切可感,作者又說到自己對理想家居的嚮往:

美國式的房子有露台

能看見曼哈頓的夜景

有戀人接吻的剪影;

房子有多個房間

可以容納過去與現在

有壁爐,常常有餘溫。

作為香港人,讀這節時或多或少會有所感嘆,誰不想擁有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呢?就是買不起嘛,唯有藉參觀虚假的房屋彌補現實的缺失,詩到這裏,那種苦澀和自嘲的味道不就讀出來了嗎?

在我僅有的讀詩經驗裏,我曾經像許多人一樣排斥這種平白的風格,覺得這樣寫的作者是沒有能力的,後來在圖書館裏偶然翻出葉先生的舊作,那種意象的迷彩我讀著心心神蕩漾,這就推翻我以一刀切,武斷地認為他是一個不會寫的人的看法。我在想,他的轉變一定有他的原因,他轉變後的作品也一定有它們的優點。我喜歡看電影,尤其喜歡侯孝賢用長鏡頭,慢吞吞說故事的方法,對電影的寬容,為甚麼不可以轉入讀詩的經驗裏呢?於是我開始認真他的詩,並且領略平淡和含蓄的詩風的可貴之處。

附詩


腫    

我看著我腳踝扭傷的腫,瘀紅,脹痛。

感覺就像有拾荒的人,把所有拾到的舊報紙

不能動的風扇、缺腳的椅子,或其他什麼

都往這小小的地方塞;塞滿了

仍然要繼續。這是他此刻

唯一能夠隨心所欲地做的事;

他打算住在那裡,希望那裡是歸宿

他早上起床,總往外跑

有一瞬間我以為他看通透了

外面仍然有大一點的地方讓他去

他可以放手離開這裡

晚上,又看見他拖著疲憊的身軀

回來,塞進更多

其他人都看不上的東西

可以守護那些東西,他感到安慰;

如何告訴他,注意旁人的目光,注意旁人心中

家的標準:明淨,設計過的,有品味的;

收到投訴:他造成阻礙

人來,都闖進去。把那些垃圾都搬走

他擦著眼淚,也被移到院舍

這裡回復光猛,亂糟糟的東西

都已經清除;可以

暢快地生活了。


台北袖珍博物館  

精緻的房子,都擺在

玻璃櫃內,揭開

讓我們圍著俯視,沒有其他人

在旁邊勸說,沒有

要決定買不買的壓力。

我們看那些細緻的房間設計

鄉村式的、摩登的、宮廷式的

都放在那些透明的箱子裡

箱子肩並肩放在一起

在視線範圍中,我們隨時可以趨近觀看。

像平常鄰家的門打開,只拉上鐵閘

我們離家或回家時

往往在人家不為意的時候

望進門內:我們都有

我們沒有。

站在旁邊拍個照吧;這裡是

白金漢宮。長廊的盡頭特意擺上小小的鏡子

你看見自己在其中嘛

另一玻璃箱是《歌聲魅影》的化妝間

看見那躲在後面守護的人否?已設計好位置讓他守候。

美國式的房子有露台

能看見曼哈頓的夜景

有戀人接吻的剪影;

房子有多個房間

可以容納過去與現在

有壁爐,常常有餘溫。

 

 

p.jpg

作者簡介:米米,香港詩人。2015年在香港出版詩集《尖削與圓渾之間》;2018年在台灣出版詩集《如是跋扈》。曾獲第八屆工人文學獎新詩組冠軍;2018香港中文文學獎新詩組第一名;台灣第八屆金車現代詩綱絡徵文獎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