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鬯評論展

2.jpg

悼念劉以鬯先生


劉先生為香港帶來與眾不同的文學生命,

我們深切懷念和瞻仰,

並相信他的作品將永遠成為寶貴的文學遺產。


香港文學評論學會理事會及文學香港編輯敬輓

 

香港文學泰斗劉以鬯先生(1918-2018)於6月8日下午2時25分在東區醫院逝世。1941年他在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投身報刊編輯工作,1948年移居香港。他在香港寫作多篇重要的小說,其中《酒徒》被譽為中國第一篇意識流小說,另一小說《對倒》亦啓發王家衛導演改編為電影《花樣年華》。他的小說重視心理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對現代小說藝術有重要的貢獻。劉先生曾擔任《香港文學》雜誌主編,提攜後進,對香港文學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劉先生曾獲政府及多所大學頒發奬項,表彰其文學成就,包括在2001年獲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 、2015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4香港藝術發展獎」之「終身成就獎」;2009年獲公開大學頒授榮譽教授銜,2011年獲該校頒授榮譽文學博士,2014年獲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

 

圖片+1.png

【港人字講】在一個世紀裏與別不同── 悼念劉以鬯先生

如今劉以鬯先生的身影成為香港很多文人的記憶。而值得所有香港人驕傲的,是他堅持香港有文學,堅持創新和藝術性,不屈從時代,並相信香港可以書寫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站在時代和世界的尖端的文學。

liu-039.jpg

劉以鬯《酒徒》如何被收編?(節錄)

由於《酒徒》的優秀與「第一」,它得以「回歸」中國文學的傳統,進入中國文學史的殿堂——雖則它與中國文學,如同時期的革命文學相比又顯得太格格不入,通常只能作為處於邊緣的香港文學之代表。

劉以鬯《蕉風椰雨》.jpg

讀劉以鬯的兩篇南洋故事:《蕉風椰雨》與《星嘉坡故事》

作者仔細描寫馬來亞的氣候與人文風俗,並刻意在文字中滲雜大堆地方用語,如「山芭」(鄉間)、「暗牌」(警探)、「糕呸」(咖啡)、「腳車」(單車)等,亦不厭其煩為讀者解說。《蕉風椰雨》的寫法有如風物志,對地名、題材、用語的掌握,足見作者對南洋的細微觀察。

15815187._UY630_SR1200,630_.jpg

〈評劉以鬯的「對倒」〉 羅貴祥

我們不能否認《對倒》這篇小說曾對人的心理作出種種探討,卻不敢承認劉以鬯是熟讀弗洛伊德著作後,才動筆寫這篇小說的,而是想証明劉以鬯不僅在小說技巧方面下苦功,更在在表人心裏的衝突上努力。

香港居.jpg

論劉以鬯的香港居住書寫——以《香港居》為中心

凡此種種的香港書寫,充分展現上世紀整體的香港面貌,而他筆下的香港居住情況的研究,相對地受到冷遇,尤其是對《香港居》的研究仍有待開拓。「小說雖非歷史,小說家的敘述卻記錄了某些經過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