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豈止為分數

public.jpeg

文/小編

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和書寫主義於8月30日合辦了一場〈閱讀,不必是打分數的「報告」〉的講座,講者有新銳00後年青作家勞緯洛和資深評論人鄭政恆,新人與舊人之間的對話亦擦出不少火花,二人向聽眾分享了閱讀和寫書評的心得,並指出閱讀報告和書評的差異。

public.jpeg

剛在今年考完DSE的勞緯洛比較了閱讀報告和書評的差異。在DSE的中文科考試中,有一份校本評核(SBA)的考核,當中需要撰寫閱讀報告,而勞緯洛以過來人身分指出說,閱讀報告與書評都是對書的睇法,但最不同之處是閱讀報告是分數先行,一筆一字都是為了拿更高的分數,而且是有一套「取分方法」,只要遵從框架結構,找出書中問題,清楚表明立場;或以一重要場境分析貫穿中心,但往往因字數限制,淪為內容簡介。書評則是自由的,可提出個人意見和想法,更著重書的背後概念。SBA對勞緯洛來說亦有所得著,SBA 要求多元閱讀,需認識不同範疇的知識,非文學書反而擴闊視野,增加文學以外的興趣,對個人成長有所幫助。

public.jpeg

鄭政恆認為撰寫「內容簡介」亦非壞事,因為簡介是書評基本功,撮要是功夫和歷練。他亦鼓勵年青人多閱讀,要學懂如何從框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位置。他又指出在這紛亂的年代,年青人所肩負的東西更多,而他們所身處的時代和經驗可刺激閱讀和寫書評。鄭政恆又指出可從幾個範疇的閱讀擴闊視野,如時代、學說、歷史、社會文化等不同的入手點會有不同結果,產出不同風格與角度的書評。


評論是進入作品的方法


對於文學評論,二人皆認為評論有助讀者更了解作品和方便閱讀。勞緯洛認為先觀看文學史或評論方便進入閱讀經典,亦可學習用別人眼光看世界。鄭政恆指出應先閱讀人類最好的書才可提升層次,培養人生視野,累積基礎,但不論古今的經典名著,都需要透過工具(知識)才可真正閱讀經典,評論正是連接世界與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public.jpeg


在問答環節中,中學中文教師志堅sir亦分享了一些心得。他認為可以把書評和閱讀報告的質素拉近,而當中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學生皆不敢打破固有主題框架,往往對已知的主題帶著無限的認同來閱讀,缺乏個人觀點,不能抽離寫作時代。對於老師推動閱讀方面,分數為先、考試主導的教育制度,導致機械式的操,練出現而不敢把教學時間閱讀,令中文教育倒退,更使語文變得無趣。而文本細讀等較高層次的閱讀技巧,實際上可提高同學對中文的理解,甚或對世界的認識。


今次的對談不分老中青,只要對閱讀或評論有興趣的皆可自由發言,大家的對話沒有任何前設,學生、老師、或資深評論人皆真誠交談。這次的對談讓大家明白,書評和讀書報告的分野限制。閱讀可為人帶來眼界和批判力,而不同時代的人亦有屬於他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