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

【文青身段】本土創作與時代想像--記《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意象--香港本土電影》講座

黃綺琳導演曾經以為「作者已死」不過是一種空談文藝理論,但當他嘗試以觀者的角度去理解《金都》的結尾,竟然能夠從中發現另一種真實,可見文學與電影一樣,抱有主觀的圓滑,有着無窮大的詮釋空間。

WhatsApp Image 2021-02-18 at 6.54.57 PM.jpeg

文/徐竟勛

 

電影借靠真實的空間,在咫尺的光圈裏去呈現一個又一個場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與中國文化中心和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在二月十八日舉辦的「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意象--香港本土電影」網上講座,邀請了盧偉力博士及黃綺琳導演分享他們對《金都》的看法及見解。《金都》這部電影的場景設於太子金都商場,在擁簇的店舖裏訴說着一個本土的愛情故事。

 

而這個本土的愛情故事,其立意與取材實際上俱是經由導演自身的思考及經歷出發,例如場景的選址,是因為導演自己本身於太子區居住,便對這個區域有着莫大的歸屬感,就算柯星沛監製表示金都商場地方過於淺窄,並不太適合拍攝電影,黃綺琳導演亦堅持要在這裏拍攝整套電影,堅持不用實景就毫無意義,甚至乎曾打算租用商場內近燈牌的單位,惜成本所礙而打消。同一時間,由於自己亦正為婚姻的無形壓力而迷惘,又想起小時候聽過父親唱過《結婚進行曲》--一對即將結婚的情侶,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是怎樣「成個老襯」,又如何「從此被困」?再加插假結婚一線,探究愛情之間的自由問題,在真假愛慾之間,亦隱喻了一種中港遊離的關係。

 

WhatsApp Image 2021-02-18 at 6.03.01 PM.jpeg

隱喻的中港關係

 

而盧偉力博士則借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的空間詩學,講到了空間與標記的關係,分析了電影裏的場景設置及構圖,是如何呈現出空間隱喻及角色的性格特點,並且借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的美學論述《拉奧孔》,以詩及造型藝術的分界,拓展至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係,並指出一種各有所取的指向。而黃綺琳導演曾經以為「作者已死」不過是一種空談文藝理論,但當他嘗試以觀者的角度去理解《金都》的結尾,竟然能夠從中發現另一種真實,可見文學與電影一樣,抱有主觀的圓滑,有着無窮大的詮釋空間。

 

創作涉及時代的想像,而礙於成本等等問題,香港本土電影正處於一個蹇困的時代,誠如劇中鄧麗欣所飾演的張莉芳,在面對福州公安面談的時候,下意識地講着廣東話回答問題,這樣是不是一種對於香港本土電影的隱喻?筆者確信貧瘠能夠成就豐盈,有燈就有人,就讓我們期待下一部香港的本土電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