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舒巷城,座談會

【文青身段】《廿載思憶 細說舒巷城——舒巷城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舒巷城與劉以鬯可代表香港文學中本土書寫的兩條路線,舒巷城以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角度書寫香港,而劉以鬯則以一個外來者角度書寫香港。

座談會現場

座談會現場

           文/小編

在四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在尖沙咀商務圖書中心舉辦了一場有關舒巷城的紀念講座:《廿載思憶 細說舒巷城——舒巷城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座談會》。在會上,巷城嫂分享了很多二人相處的時光,娓娓道來,如何由相識、如何由遠距離戀愛結為夫婦、一起生活中的樂與苦、如何在這二十年間整理文稿,從言談間感受到巷城嫂的愛慕和思念。我們從各種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舒巷城的氣度與慷慨。

巷城嫂分享了很多二人相處的時光

巷城嫂分享了很多二人相處的時光

席中的香港教育大學的陳智德博士認為,舒巷城的作品不單在香港文學有重要的位置,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同樣有重要的位置。陳博士認為舒巷城的作品擴闊了「鄉土文學」的內涵,過往談及鄉土,都會一貫地聯想到農村、鄉郊等,舒巷城的作品被公認是「鄉土」的,但大部分的都來自城市,當中生活的人被欺壓或是艱苦生存,舒巷城的作品賦予了「鄉土」一從新的意義,而更可藉此使「香港文學」作為對整個現當代文學的對話方法。

陳智德博士認為,舒巷城的作品不單在香港文學有重要的位置,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同樣有重要的位置。

陳智德博士認為,舒巷城的作品不單在香港文學有重要的位置,而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同樣有重要的位置。

講者之一的梅子先生認為,舒巷城與劉以鬯可代表香港文學中本土書寫的兩條路線,二人的作品都是充滿「在地性」,對香港有深刻的描繪,但當中又有著不同,舒巷城以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角度書寫香港,而劉以鬯則以一個外來者角度書寫香港。梅子亦指舒巷城「文如其人」,溫柔中亦有其風骨的一面。不少舒巷城的故友亦有到場支持,如他的堂侄發言補白了他早期的生活片段,又他在五十年代時的鄰居,道出了當時西灣河太寧街的境況,大家每天無所不談的日子。

梅子亦指舒巷城「文如其人」,溫柔中亦有其風骨的一面。

梅子亦指舒巷城「文如其人」,溫柔中亦有其風骨的一面。

有前輩說過,世事千變萬變也好,只有情是不變。我相信文學是不分新舊「老肚」,只要是令人動之而情便是好文學,我相信即使過了多少年也好,舒巷城的作品還是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