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百年孤寂

當人人都着眼於她筆下一位位婀娜多姿女性的身段、衣飾妝髮、美酒佳餚,還有人會關心那個不惜剖開赤裸的自己、將自身經歷重複又重複寫進一個個故事的背後,生命爬滿了虱子的張愛玲想說甚麼嗎?

張愛玲在四十年代曾在上海住過的愛丁堡公寓(現稱常德公寓)門前近照。攝影:吳美筠博士

張愛玲在四十年代曾在上海住過的愛丁堡公寓(現稱常德公寓)門前近照。

攝影:吳美筠博士

文/周怡玲



2020年熱門點擊主題標籤,除了肺炎疫情,還有「張愛玲」。祖師奶奶的百年誕辰,毫無懸念地,在華文圈再次掀起「張愛玲熱」。連香港大學也以「百年愛玲,人文港大」展覽,再次展出大量文獻,以彰顯她在港大留下的痕跡。然而,提起張愛玲,你會想到甚麼?

 

想起張愛玲,或許你會想到她的愛情。「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些「語出驚人」的「金句」一直令眾多張迷着迷,〈傾城之戀〉的男女角力、〈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人心中的兩朵玫瑰等等,都是人們談論張愛玲的焦點,就連香港書展亦將張愛玲定性為「愛情文學」作家。或者焦點還會放在張愛玲怎會愛上胡蘭成這「渣男」,還特意考證《小團圓》的九莉就是張愛玲,邵之雍就是胡蘭成,卻鮮有留意張愛玲晚年這部作品(其他作品亦是),怎樣不寫大時代,而寫小人物,用參差的對照書寫,表現人生的蒼涼。如果今日的讀者只看以「華麗」與「蒼涼」為名的手帳本上紅、黑兩種強烈色調對比的設計,只看精讀節錄出來的句子,又能否真正了解張愛玲的蒼涼?

 

資深一點的張迷,或許會聯想到更多:出身名門,生於上海,旅居香港,定居美國,漂泊不定使她難以界定為哪地、哪派作家,海派作家有她,香港作家有她,嚴肅或通俗也好像不能完全定義她,好像甚麼也是,也好像甚麼也不是。但她筆下上海與香港雙城的對照書寫,總使人不停談論她的「上海魂」、「香港夢」,好像沾上一點祖師奶奶的邊,就能與有榮焉。〈傾城之戀〉、〈色‧戒〉、《第一爐香》、《小團圓》皆以香港為背景,改編成電影,因着「張愛玲」的名號,不只電影引來熱話,就連作品中提過的地方如淺水灣、香港大學,都成了打卡熱點,亦有人考察張愛玲住過去過的北角繼園街、英皇道蘭心照相館。同樣地,她在上海的故居——靜安區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今天亦變成旅遊朝聖景點,公寓樓下還開了一家打着以張愛玲為主題的咖啡店兼書店,可謂商機處處。就連假髮、私人書信,都公開成為研究她的資料,甚至有人遠赴美國,到她的居所翻掏垃圾,只恨沒能二十四小時攝錄她的起居生活。漸漸地,「張愛玲」就彷彿成為了一個可以消費的文化符號。





下載 (7).jpeg

作者簡介,周怡玲,現職編輯,沒有想像就不能活下去,所以很喜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