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在這裡就成為一個符號,象徵著他對「喜歡一個人」的想法。此時,想法與比喻可完全置換。
從記號到符號——〈喜歡一個人〉所隱藏的精緻(下)
文:巫盛智
第二部分的敍述時間
因此,我們可將第一部份,理解為主人公與對方分手時的獨白。然而,兩人又有沒有再一起呢?在正歌中,第一段第一句「快快樂樂走一趟/剎那是夕陽」雖與時間有關,但並不明確;第一段其餘部份,都是延續了主人公副歌「如感覺未忘」、「一天也始終碰上」的想法。至於正歌的第二段,的確是描寫兩人一起後一連串的活動,但都只是括寫,並不實在——不但未明時間,若對比第一部份的正歌是何等明確描寫兩人不同的氣質,這一段的描述就顯得更為含糊,未能顯示出兩人一起後的實際關係狀況,反更像是對將來的一種想像、期望。至副歌部份,這個猜測更可得以印證。第一、第二部份的副歌基本一樣,只有第一句「如覺得」與「仍覺得」不同。由於第一部份是主人公分手時的內心獨白,故此一「仍」字轉換,即可知第二部份是相距分手一段時間後的獨白;同時,從副歌仍以「如感覺未忘」、「一天也始終碰上」來收結,又可知此時兩人尚未一起。
不過,雖說兩人已分開一段時間,但從正歌第二段主人公的想像,特別是對方會與他「分享快樂/如鮮花繼續透香」這美好預期,可見他對他們的將來,與剛分開時一樣,仍是非常樂觀。甚至因為有第二段的美好想像,可謂出他更肯定會與對方重新且快樂地走在一起。然而,為何主人公仍如此樂觀呢?與第一部份一樣,在副歌中主人公提供了解釋:他再次重覆、肯定他剛分手時對「喜歡一個人」的看法。正因他仍然堅信,所以才會這樣樂觀。
從記號到符號
再次重覆這個詮釋,表面上似乎與第一部份沒有分別,但若仔細考察,便知並非如此。如上文所述,第一部份的副歌是主人公與對方分手時的獨白。在這裡,副歌第一句「如覺得喜歡一個人/好比一首歌只有你可一起唱」,用了「如」、「好比」兩詞。後者「好比」作喻詞用,表示主人公以「和音合唱」來比喻說明他覺得「喜歡一個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景況。但前者「如」一詞,卻是用來表示情態,表示主人公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分手、讓對方追夢,是因為他「就好像覺得」,喜歡一個人這件事如和音合唱一樣——是「大概」、「似乎」可以用這個比喻來闡釋,或嘗試以這個比喻來闡釋。
但到了第二部份,主人公在分手一段日子後,表示「仍然」覺得喜歡一個人好比和音合唱。從態度上說,他不再視這個比喻為闡釋他想法的嘗試,而是肯定了這個比喻就是他的想法。從作用上說,在第一部分中,這個比喻只是一個記號,用來標示一個方法,可讓他去闡釋他認為喜歡一個人是如何,以解釋他為何選擇分開。這意味著,仍有其他方式來去闡釋他的想法。這時,想法與比喻未可置換。但在第二部分中,他則認定這個比喻就是他的想法,是因為這個比喻/想法,使他在分手一段日子後仍然這樣樂觀。在這裡,「喜歡一個人/好比一首歌只有你可一起唱」整個比喻,成為他的信念,可以用來秉承,以堅持主人公打從決定分手就已有的樂觀,具有指導性。於是,比喻在這裡就成為一個符號,象徵著他對「喜歡一個人」的想法。此時,想法與比喻可完全置換。
從記號到符號,不但見出在主人公心目中,這個比喻已提升至不同層次,亦體現出主人公心態的轉變。一開始,他只是單純因為他對「喜歡一個人」的觀念,來與對方分手,並樂觀地期待復合;而在分手一段時間後,則是牢牢把握住這個想法,使在等待對方期間,仍樂觀地期待著。前者這許是剎那間的想法,後者卻是長時間的秉持。如此,這首詞作便同時紀錄了一份信念的形成,更蘊藏了主人公對這份信念的堅持,使這份詞作的內容更豐富、更具可讀性。如此豐富的訊息,卻不是什麼複雜的語句與互文所承載,而是以平白的文詞、搭上簡單的結構佈局,再以「如/仍」一字之轉而帶出。簡單平白的歌詞底下,其實存在著難以營造的精緻。
最後,還想順帶一提兩點。第一,在第二部份正歌中,有句「吃喝玩樂風花雪/説説月夜理想」。這段敍述是主人公期待兩人再一起後的想像,已是毫無疑問;但既然已經重新一起,為什麼會有「説説月夜理想」這一幕呢?這個月夜理想,到底是誰的理想、又是什麼樣的理想呢?這在詞中沒有說清。第二,如上文所指出,「和音合唱」這個比喻實際是在談論兩人相愛的情況下,各人是如何喜歡一個同樣是喜歡自己人;其中和音(兩音在同一和弦上)隱喻兩人相愛。而在副歌最尾也指出,是在他朝對方「如感覺未忘」,才有可能重新一起。所以,到底能否再一起,仍要看雙方到其時還是否站在同一和弦上。這一要點,從全曲快要完結時,又再次重複了「如感覺未忘」一句,得以加強。問題是,主人公如此樂觀期待,是因為兩人的關係中有讓他如此堅定、而尚未顯示的部份,還是全靠他的心力才如此堅定?抑或是主人公天真,才單純有此期待?那麼,除了主人公在分手後快快樂樂走了一趟等待時間,對方是否都這樣呢?這兩點模糊,大概可以再生出另一首〈羅生門〉。
作者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碩士。喜為古典文學、比較文學及香港歌詞。